top of page

甄叔迦珠寶家|從舊工廠出發,成為珠寶與故事交織的場域

已更新:5天前

在綠川岸邊的靜謐巷弄裡,一棟外觀簡潔卻蘊含強烈空間語彙的五層樓建築,記錄著台中中區半世紀來的時代轉變。這裡曾是製作軍警徽章的明華工廠,而今則以「甄叔迦珠寶家」之名重新啟用,成為融合珠寶藝術、品牌哲學與歷史敘事的精神空間。這場轉變,不只是老屋翻新的工程,更是一段關於時間、信仰與創作的深層對話。



一場與老屋相遇的修行:品牌與場域的誕生


「甄叔迦」一名取自佛教中對紅寶石的稱呼,象徵著智慧與祝福。品牌創辦人本身也信仰佛教,視珠寶為傳遞精神意義的媒介,將貴金屬與寶石轉化為承載情感、祝願與生命記憶的載體。作品不僅展現細緻工藝與美學,也寄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與心念流動。


在選址過程中,創辦人無意間路過這棟位於建國路65巷的老宅。當時品牌仍位於民權路七樓經營,直到2018年這棟建築公告出售,他們立即做出決定,開始了一段與老屋共修、共生的美好旅程。



明華工廠:從日常記憶中出土的歷史場景


明華工廠約於1969年創立,是當時中台灣少數專門生產軍警徽章的五金工廠。其空間結構為典型的「前店後廠」型態:一樓作為營業與接待區,二樓為壓模與加工的主要廠區,三樓設有組裝與管理空間,四樓作為員工宿舍,頂樓則加蓋一間木構造小宅,作為原屋主一家的自用起居所。


這種「廠辦住合一」的建築形式,不僅是當代工業化初期的寫照,也展現了家族企業在空間中逐層堆疊出的生活節奏。當甄叔迦團隊接手後,深入進行田野調查與建築踏查,從地下室到頂樓皆有所發現,包括保險箱、帳冊、地籍資料與塵封的家書,一點一滴地拼湊出工廠昔日的生產脈絡與家族故事。這些資料目前多數已由屋主整理起來,成為往後品牌精神書寫的重要基礎。



建築語彙的轉譯:從現代工廠到精神載體


明華工廠的設計出自台中著名建築師林論下之手。他擅長以現代主義手法處理空間尺度與功能性需求,這棟建築為少見的工廠型作品。建築外觀採幾何切割與水平帶狀窗配置,內部結構則由九根潰縮柱支撐,強調通透性與耐震性,體現70年代台灣建築技術的成熟。在整修過程中,甄叔迦團隊選擇保留工廠時期的樓梯結構,視其為建築的記憶中樞。樓梯不僅連結各樓層功能,也是員工日常起居的動線主軸。



此外,建築外觀曾設有「明華工廠」四字招牌,字體風格極可能出自台中廣告字體設計師王水河所創「水河圓體」,這不僅是台灣廣告史的一部分,也讓整棟建築在當年街區中極具辨識度。這些語彙,如今在甄叔迦的空間中,以另一種姿態延續著。


    照片攝影|余如季先生    照片攝影|余如季先生


Jansoga House:六層精神場域的構成


這棟建築命名為「Jansoga House」,是品牌精神與空間實踐的容器。每層樓皆擁有獨立卻緊密串聯的功能,體現珠寶設計與生活哲學的整合:


B1|展覽場域承載田調成果、工廠史料與珠寶觀念的沉澱空間,定期舉辦主題式展覽。

1F|品牌形象店 × 食養空間傳遞品牌語彙的前場空間,並結合以身體為核心的飲食策劃,讓訪客感受生活即藝術的日常。

2F|Jansoga Jewelry × 書房 × 藝術機構品牌創作核心樓層,結合閱讀、策展與教育功能,延展珠寶藝術的文化場域。

3F|珠寶工坊金工製作、寶石鑲嵌與修復的技藝所在,是品牌技術實踐與傳承的核心。

4F|營運總部內部管理、策展規劃與品牌延伸之腦部樞紐。

5F|私空間延續原屋頂木構造的生活空間,為主理人一家保留日常居所與沉靜時光。



不只是建築,是一場記憶與信仰的整合


「老屋活化」對甄叔迦而言,從來不是重新包裝或表層翻新,而是一場關於文化記憶、精神哲學與空間轉化的深層工程。明華工廠的存在,象徵一段關於台灣小型工業發展與家庭經濟模式的記憶;而甄叔迦的進駐,則讓這棟建築繼續扮演載體的角色,延續對細節的堅持、對技藝的尊重,並在當代語境中重新定義「珠寶」的意義。


這裡,是歷史的斷點與重生的起點。甄叔迦不只是珠寶品牌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時間的見證。




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

Jansoga JEWEL. 甄叔迦珠寶家營業資訊

地址台中市西區建國路65巷5號

電話|(04)2223 0076

更多關於甄叔迦珠寶家FB粉絲專頁

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⸝

 

圖片來源:由屋主與已故攝影師余如季先生所提供,僅用於紀錄性非營利展示。



Comentarios


台中老屋改造翻新補助

​臺中老舊街區活化整修補助計畫

社團法人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學會版權所有©All rights reserved.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